何传启:世界和中国现代化的定量评价
——在《中国现代化报告2021》专家座谈会上的发言
何传启
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
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朋友,上午好!
我汇报题目是:世界和中国现代化的定量评价。
大家知道,古希腊哲学家说过,人不能两次踏入同一条河。通过对世界现代化的客观评价,可以动态监测世界现代化进程,把握世界发展态势。
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通过对世界现代化的客观评价,可以动态监测现代化过程中的国家水平和国际地位变化,做到知己知彼。
2001年以来,我们连续20年进行世界现代化的定量评价,评价对象是2000年人口超过100万和统计数据比较齐全的131个国家和中国34个省级行政地区,覆盖范围包括全球五大洲96%的世界人口。评价内容包括国家现代化水平和现代化阶段。评价的时间跨度预计为100年(1950~2050年),迄今已经完成68年(1950~2018年)定量评价,评价结果发表在《中国现代化报告》年度报告里。
我今天汇报的内容来自《中国现代化报告2021》第四章、技术注释、附录2和附录3。
汇报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评价方法和数据来源,二是世界现代化的评价结果,三是中国现代化的评价结果。
一、评价方法和数据来源
1. 评价方法
(1)评价原理
首先,评价对象:世界现代化进程。涉及131个国家和中国34个地区。
现代化既是一个世界现象,又是一种文明进步,还是一个发展目标。18-21世纪末期间,世界现代化进程大致可以分为第一次和第二次现代化两大阶段。
第一次现代化: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
第二次现代化: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
综合现代化是一条新的路径,指两次现代化的协调发展,包括从半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从半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
评价内容:世界现代化指数和国家现代化阶段。其中,世界现代化指数包括第一次现代化指数、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和综合现代化指数。现代化阶段包括第一次现代化阶段和第二次现代化阶段。
评价类型:定量评价。其中,第一次现代化指数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进展和程度;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第二次现代化的实际进展;综合现代化指数则反映不同国家和地区现代化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相对差距。是一种相对评价。
(2)评价模型和标准
第一次现代化的水平评价涉及10个水平指标,评价标准是1960年工业化国家的平均值,其中人均国民收入的标准值会逐年计算调整。第一次现代化的阶段评价涉及4个信号指标。
第二次现代化水平评价涉及16个水平指标,其评价基准值为当年高收入国家平均值。第二次现代化的阶段评价涉及2个信号指标。
综合现代化的水平评价涉及12个水平指标,其评价参考值为当年高收入国家平均值。
国家现代化水平的分组标准。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等进行国家水平分组,分为发达水平、中等发达水平、初等发达水平和欠发达水平四组。其中,具有发达水平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其它三组国家都属于发展中国家。
国家现代化的实现程度和定量标准。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水平,全国平均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前沿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
(3)评价结果
第一次现代化指数从0-100(分),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从0-120(点),综合现代化指数从0-100(点)。国家现代化阶段,第一次现代化阶段分为起步期、发展期、成熟期、过渡期。第二次现代化阶段分为起步期、发展期等。
在这里请各位老师注意,第一次现代化评价的标准值是1960年工业化国家的平均值。第一次现代化指数达到100分的时候,就意味着达到了1960年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
2.数据来源
国际评价主要采用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数据库》的最新版数据。中国地区评价主要采用中国统计年鉴的最新数据。
3.局限性和注意事项
(1)评价的局限性
首先,内容局限性。世界现代化指数主要反映现代化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领域的综合成就和相对水平。事实上,现代化还包括政治现代化、人的现代化等等。所以现代化指数只反映了现代化的部分内容,而不是全部。
其次,数据局限性。因为有些指标的数据不全,发展中国家的统计数据质量存在争议,统计机构会对统计历史数据进行调整,这些都会影响评价结果。
(2)注意事项
评价要注意有限目标、评价方法的科学性、评价指标的合理性、评价数据的权威性等。影响现代化的因素很多,评价结果更多反映一种发展趋势。
二、世界现代化的评价结果
1.2018年世界现代化的总体水平
大致而言,在参加评价的131个国家中,2018年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国家有46个,约占35%;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国家有28个,约占21%;处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国家2个,约占2%。有些原住民仍然生活在原始社会。
(1)2018年国家现代化水平
2018年美国等21个国家为发达国家,俄罗斯等20个国家为中等发达国家,中国等37个国家为初等发达国家,肯尼亚等53个国家为欠发达国家(图1)。
图1 2018年世界现代化的定位图(基于现代化阶段和第二次现代化指数)
(2)2018年国家现代化阶段
2018年美国等28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中国等101个国家处于第一次现代化。布隆迪和塞拉利昂处于农业社会,还有一些原住民生活在原始社会(图2)。
图2 2018年世界现代化进程的坐标图
2.世界第一次现代化评价
从1950年到2018年,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国家个数从1个上升到46个。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国家比例,从2%上升到35%。
在过去的68年里,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国家个数增加了45个。
3.世界第二次现代化评价
从1970年到2018年,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国家个数从2个上升到28个。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国家比例,从2%上升到21%。
在过去的48年里面,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国家个数增加了26个。
4.国家地位的变化
在1960~2018年期间,国家地位上升的国家有13个,国家地位下降的国家有17个。在地位上升的国家里面,韩国从初等发达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新加坡从中等发达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中国从欠发达国家升级为初等发达国家。在地位下降的国家中间,俄罗斯从发达国家下降为中等发达国家,南非从中等发达国家下降为初等发达国家,津巴布韦从初等发达国家下降为欠发达国家等。
三、中国现代化的评价结果
1.2018年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水平
我们的评价结果是,2018年中国全国平均刚刚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具有初等发达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位置(水平)。不同现代化指标的世界排名大约是第48-65位之间。中国地区发展不平衡,2018年中国大约有12个地区全区平均完成了第一次现代化,有5个地区进入第二次现代化。
(1)2018年中国现代化水平
2018年中国等37个国家为初等发达国家,具有初等发达水平。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大约位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位置(水平)。中国水平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较小,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大。
(2)2018年中国现代化阶段
2018年中国等101个国家处于第一次现代化。全国平均处于第一次现代化的成熟期。但是地区发展不平衡,北京等5个地区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
(3)2018年中国的世界排名
2018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名第48位,综合现代化指数排名第65位;中国指标世界排名,大约在第48至第65名左右,不同指标排名不同。
2.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评价
从1950到2018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从26上升到100,68年提高了74分。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排名从2000年的第80位上升到2017年的第48位。2018年第一次现代化指数为100,排名不分先后。
2018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首次达到100。从定量评价看,2018年全国平均达到1960年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全国平均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和工业化,基本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
2018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10个水平评价指标,首次全部达标。10个指标包括人均国民收入等,达到或超过1960年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但与2018年发达国家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表1)。
表1 2018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达标率和国际比较
指标 |
中国 |
标准值 |
达标率 |
高收入国家 |
世界平均 |
备注 |
---|---|---|---|---|---|---|
人均国民收入(美元) |
9600 |
9180 |
100 |
43812 |
11152 |
正指标 |
农业劳动力比例(%) |
26.1 |
30 |
100 |
3.1 |
27.2 |
逆指标 |
农业增加值比例(%) |
7.0 |
15 |
100 |
1.3 |
3.3 |
逆指标 |
服务业增加值比例(%) |
53.3 |
45 |
100 |
75.8 |
71.1 |
正指标 |
城市人口比例(%) |
59.2 |
50 |
100 |
80.9 |
55.3 |
正指标 |
医生比例(‰) |
2.0 |
1 |
100 |
3.1 |
1.6 |
正指标 |
婴儿死亡率(‰) |
7.3 |
30 |
100 |
4.4 |
29.0 |
逆指标 |
平均预期寿命(岁) |
76.7 |
70 |
100 |
80.7 |
72.6 |
正指标 |
成人识字率(%) |
96.8 |
80 |
100 |
99.9 |
86.2 |
正指标 |
大学毛入学率(%) |
50.6 |
15 |
100 |
77.0 |
38.4 |
正指标 |
注:评价标准值为1960年工业化国家的平均值,其中,人均国民收入的标准值需要根据通货膨胀率进行逐年计算和调整。正指标为指标数值与指标水平正相关的指标,逆指标为指标数值与指标水平负相关的指标。
根据世界现代化的度量衡,国家现代化建设主要有五个目标,包括两个阶段目标和三个水平目标。两个阶段目标是: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变;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实现从工业社会向知识社会、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转变。三个水平目标是: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达到发达水平,全国平均实现现代化;达到世界前沿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
中国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可以看成是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里程碑。从定量评价看,2018年中国全国平均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和工业化,基本实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成为一个新兴工业化国家,已经具备向第二次现代化进军的物质基础。
3.中国第二次现代化评价
从1970年到2018年,第二次现代化的许多要素传入中国,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从21上升到45,48年提高24点。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名从2000年的第78位上升到2018年的第48位。
2018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为45。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指数,2018年中国现代化水平大约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5%。1970-2000年,从欠发达水平升级为初等发达水平。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分组,2000年以来中国成为初等发达国家。
4.地区现代化评价
我们评价了中国34个省级行政地区,包括内地的31个省市和港澳台3个地区。2018年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地区有12个,约占35%;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地区有5个,约占15%。处于传统农业社会的地区主要是部分西南山区等。
(1)2018年地区现代化水平
根据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分组,北京等5个地区为发达地区,天津等8个地区为中等发达地区,陕西等21个地区为初等发达地区,还有局部地区如西南山区等为欠发达地区。
(2)2018年地区现代化阶段
北京等5个地区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天津等29个地区处于第一次现代化。西南山区等处于农业社会,还有一些少数民族地区仍然保留原始习俗。
(3)1970-2018年地区现代化进程
首先,在1970到2018年期间,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地区,从3个增加到12个;它们都达到和超过了1960年工业化国家的平均水平。
2018年北京等12个地区全区平均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它们分别是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广东、福建、重庆、山东、香港、澳门、台湾。
这12个地区,5个为发达水平地区,7个为中等发达水平地区。
其次,在1970到2018年期间,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地区,从1个增加到5个;它们分别是北京、上海、香港、澳门、台湾。
其三,地区发展不平衡。2018年中国东部地区现代化水平高于中部,中部高于西部,中国南方现代化水平高于北方,北方高于西部。现代化水平最高的地区是华东沿海地区。
其四,2018年北京和上海水平已经接近西班牙和意大利的水平。
四、小结
1.世界评价结果
首先,2018年总体水平。46个国家完成第一次现代化,28个国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2个国家处于农业社会,分别约占35%、21%、2%。
其次,2018年国家水平。美国等21个国家为发达国家,俄罗斯等20个国家为中等发达国家,中国等37个国家为初等发达国家,肯尼亚等53个国家为欠发达国家。
其三,现代化进程。1950-2018年,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国家,从1个增加到46个。1970-2018年,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的国家,从2个增加到28个。1960-2018年,13个国家地位上升,17个国家地位下降。
2. 中国评价结果
首先,2018年国家水平。属于初等发达国家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位置。全国平均完成第一次现代化,不同指标的世界排名为第48-65位左右。
其次,现代化进程。1950-2018年,第一次现代化指数从26提高到100。1970-2018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从21提高到45。2018年现代化水平约为发达国家平均水平的45%。
其二,2018年地区水平。北京等12个地区全区平均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北京等5个地区已经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华东沿海地区现代化水平最高,北京和上海水平接近或部分达到西班牙和意大利水平。
3.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回顾与展望
从四个方面进行综合集成,可以归纳形成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时间简表。这四个方面,一是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步走”发展战略,二是中国共产党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两步走”战略安排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三是中国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四是《中国现代化报告》的定量评价和预测。
根据这四个方面,归纳和提出了一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时间简表(表2)。它包括回顾和展望两个部分。前者展现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成就,后者展望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前景。前者覆盖的时间范围为1840~2020年,后者覆盖的时间范围为2020~2080年。
表2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时间简表:1840~2080年
项目 |
大致时间 |
阶段或进展 |
特点或成就 |
回顾 |
1840-1860年 |
起点 |
|
1840-1911年 |
清朝末年的现代化起步 |
工业化优先 |
|
1912-1949年 |
民国时期的局部现代化 |
工业化优先 |
|
1949-2020年 |
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 |
四化建设、三步走等 |
|
1840-2020年 (180年) |
1840-1949年,现代化起步和局部现代化 1950-2018年,全国平均完成第一次现代化, 从欠发达国家升级为初等发达国家,达到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位置(水平) 2000-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
||
展望 |
2020-2035年 |
适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全国平均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国家水平排名进入世界前40位 |
基本实现现代化 |
2035-2050年 |
全国平均达到发达水平,国家水平排名进入世界前20位,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全国平均实现现代化 |
|
2050-2080年 |
全国平均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全国平均达到世界前沿水平,国家水平排名进入世界前10位 |
全面实现现代化 |
|
2020-2080年 (60年) |
2020-2050年,从初等发达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 2050-2080年,从发达国家升级到世界前列,全面实现现代化和伟大复兴 |
注:根据世界现代化的度量衡,国家现代化水平可以分为四组:发达水平、中等发达水平、初等发达水平和欠发达水平;其中,达到发达水平的国家是发达国家,其他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根据现代化科学的基本原理和世界现代化的度量衡,21世纪国家现代化建设主要有五个目标,其中,两个目标属于阶段目标,三个目标属于水平目标。两个阶段目标:一是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实现从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从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转变;二是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实现从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从工业社会和知识社会的转变。三个水平目标:一是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二是达到发达水平,全国平均实现现代化;三是达到世界前沿水平,全面实现现代化。207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100周年。
首先,回顾。中国现代化的起点大致可以追溯到1840~1860年。在1840~2020年期间,中国现代化进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清朝末年的现代化起步,主要特点是工业化优先。二是民国时期的局部现代化,主要特点是工业化优先。三是新中国的全面现代化,主要特点包括四个现代化和三步走发展战略等。
大体而言,1840~1949年,是现代化起步和局部现代化;1950~2018年,中国全国平均完成第一次现代化,从欠发达国家升级为初等发达国家,达到发展中国家的中间位置(水平);2000~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其次,展望。在2020~2080年期间,中国现代化进程同样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2020~2035年,中国将适时进入第二次现代化,达到世界中等发达水平,国家现代化水平排名进入世界前40名,基本实现现代化。二是2035~2050年,全国平均达到发达水平,国家现代化水平排名进入世界前20位,全国平均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2050~2080年,全国平均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全国平均达到世界前沿水平,国家现代化水平排名进入世界前10位,全面实现现代化。
大体而言,2020~2050年,从初等发达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全面建成现代化强国;2050~2080年,从发达国家升级到世界前列,全面实现现代化和伟大复兴,全民享有幸福安康的美好生活。
其三,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我们曾对世界和中国现代化水平进行定量预测。根据1990-2015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年均增长率,预测世界131个国家的未来情景。大体情况是:2000年的时候,中国现代化水平是初等发达水平,居世界第78位;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进入世界前60位;2035年左右,达到中等发达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进入世界前40位;2050年左右达到发达水平,平均实现现代化,进入世界前20位;2080年前后,进入世界前列,全面实现现代化,进入世界前10位,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从定量预测看,21世纪中国现代化建设要完成三项任务。一是在建党100周年时,全国平均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二是在建国100周年时,全国平均实现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三是在改革开放100周年时,全国平均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全面实现现代化和伟大复兴。
如果完成上述任务,21世纪中国将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五个目标。即在2018年完成第一次现代化,在2080年完成第二次现代化;在2035年基本实现现代化,在2050年全国平均实现现代化,在2080年全面实现现代化。
今天是感恩节,祝大家节日快乐!谢谢大家,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