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中国现代化指数
中国现代化指数包括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和综合现代化指数,反映中国现代化在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等领域的综合水平。关于中国政治等领域的现代化水平,需要专门研究。中国现代化指数的评价方法和评价数据来源,与世界现代化指数相同。
一、评价方法和数据来源
1-1 评价方法
第一次现代化指数主要反映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实际水平。评价方法包括经济、社会和知识三类10个指标,以及评价模型和发展阶段评价。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主要反映知识化和信息化的实际水平。评价方法包括知识创新、知识传播、知识应用I和II(生活质量和经济质量)4大类指标和16个具体指标,以及评价模型和发展阶段评价。
综合现代化水平指数主要反映现代化水平的国际相对差距。评价方法包括经济、社会和知识三类12个指标和评价模型(何传启,2016)。
1-2 数据来源
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网络版2015”,《中国统计年鉴2014》。
二、2013年中国现代化的总体水平
2013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处于初等发达国家行列,大约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水平;中国现代化水平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小,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大。
2013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约为98,在世界131个国家中排第52位,比2012年提高6位;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为41,世界排名第57位,比2012年提高2位;综合现代化指数为40,世界排名第67位,比2012年提高6位(表1)。
表1 1950~2013年中国现代化指数
年 |
第一次现代化指数 |
排名 |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 |
排名 |
综合现代化指数 |
排名 |
2013 |
98 |
52 |
41 |
57 |
40 |
67 |
2012 |
96 |
58 |
38 |
59 |
38 |
73 |
2011 |
94 |
61 |
36 |
63 |
36 |
74 |
2010 |
92 |
62 |
33 |
64 |
34 |
76 |
2000 |
76 |
80 |
31 |
78 |
31 |
79 |
1990 |
63 |
67 |
26 |
73 |
28 |
103 |
1980 |
54 |
69 |
25 |
66 |
21 |
103 |
1970 |
40 |
72 |
21 |
60 |
- |
|
1960 |
37 |
72 |
- |
|
- |
|
1950 |
26 |
- |
- |
|
- |
|
注:2010~2013年根据评价模型第二版(新版)进行评价,1950~2000年根据评价模型第一版进行评价。
三、2013年中国的现代化指数
3-1 2013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
2013年中国进入第一次现代化的成熟期,第一次现代化指数为98,比2012年提高2点。
2013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10个指标发展不平衡。8个指标已经达标,分别是城市人口比例、医生比例、平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成人识字率、大学普及率、农业增加值比例和服务业增加值比例。2个指标没有达到标准,分别是人均国民收入和农业劳动力比例(图1)。
图1 2013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的特点
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达到100所需要的时间,与第一次现代化指数的年均增长率正相关。如果按照1960~2000年速度估算,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达到100约需15年(从2000年算起)。如果按2000~2013年速度估算,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达到100约需1年(从2013年算起)。从版面数据看,中国有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达到1960年的发达国家水平。
3-2 2013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
2013年中国尚没有完成第一次现代化,也没有进入第二次现代化。由于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第二次现代化的许多要素已经传入中国。如果按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模型进行评价,可以大概了解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进展。这种评价,仅有参考意义。
2013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为41,在131个国家中排第57位。中国第二次现代化4类指标发展不平衡,生活质量指数和知识传播达到世界平均水平(图2)。
图2 2013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的特点
以2013年高收入OECD国家平均值100为对照,2013年中国知识创新指数为27(世界平均36),知识传播指数为49(世界平均46),生活质量指数为52(世界平均44),经济质量指数为35(世界平均57)。2013年中国经济质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大。
在2000~2013年期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提高了10,知识创新指数提高了6,知识传播指数提高了17,生活质量指数提高了6,经济质量指数提高了8(表2)。
表2 1970~2013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
年 |
知识创新指数 |
知识传播指数 |
生活质量指数 |
经济质量指数 |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 |
2013 |
26.8 |
48.6 |
52.1 |
35.3 |
40.7 |
2012 |
22.2 |
45.5 |
50.8 |
33.9 |
38.1 |
2011 |
18.5 |
42.6 |
48.8 |
32.6 |
35.6 |
2010 |
14.8 |
40.0 |
46.7 |
31.2 |
33.2 |
2000 |
21 |
32 |
46 |
27 |
31 |
1990 |
11 |
24 |
42 |
27 |
26 |
1980 |
- |
17 |
33 |
25 |
25 |
1970 |
- |
13 |
24 |
26 |
21 |
注:2010~2013年的现代化评价,是根据第二版评价模型(新版)的评价结果,评价模型见技术注释。1970~2000年的现代化评价,是根据第一版评价模型的评价结果。
3-3 2013年中国综合现代化指数
综合现代化指数反映国家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的相对差距。2013年中国综合现代化指数为40,在131个国家中排第67位。中国综合现代化3类指标发展不平衡(图3)。
图3 2013年中国综合现代化的特点
以2013年高收入OECD国家平均值100为对照,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指数为44(世界平均55),社会发展指数为48(世界平均53),知识发展指数为28(世界平均32)。2013年中国经济发展指数和社会发展指数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大。
在2000~2013年期间,中国综合现代化指数提高了9,排名提高了12位。在1990~2013年期间,中国综合现代化指数提高了12,排名提高了36位(表3)。
表3 1980~2013年中国综合现代化指数
项目 |
1980a |
1990a |
2000a |
2010b |
2011b |
2012b |
2013b |
中国指数 |
21 |
28 |
31 |
34 |
36 |
38 |
40 |
中国排名 |
103 |
103 |
79 |
76 |
74 |
73 |
67 |
高收入国家-中国 |
79 |
72 |
69 |
66 |
64 |
62 |
60 |
世界平均-中国 |
39 |
25 |
19 |
10 |
9 |
9 |
7 |
高收入国家c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中收入国家 |
52 |
44 |
42 |
32 |
33 |
31 |
34 |
低收入国家 |
28 |
32 |
24 |
14 |
14 |
14 |
14 |
世界平均 |
60 |
53 |
50 |
44 |
46 |
46 |
47 |
注:a 采用综合现代化评价模型第一版的评价结果,以当年高收入国家平均值为参考值的评价。b 采用综合现代化评价模型第二版的评价结果,以高收入OECD国家平均值为参考值。c 1980-2000年数据为高收入国家的平均值,2010-2013年数据为高收入OECD国家的平均值。
四、2013年中国现代化的国际差距
2013年中国现代化的国际差距(表4),第一次现代化指数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的国家相差2点,与世界平均差1点;第二次现代化指数与高收入OECD国家相差59点,与世界平均相差7点;综合现代化指数与高收入OECD国家相差60点,与世界平均相差7点。
表4 2013年中国现代化指数的国际比较
项目 |
中国 |
高收入国家 |
中收入国家 |
低收入国家 |
世界 |
高收入国家-中国 |
世界平均-中国 |
第一次现代化指数 |
97.5 |
100.0 |
94.0 |
53.5 |
98.9 |
2.5 |
1.4 |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 |
40.7 |
100.0 |
31.2 |
15.6 |
45.8 |
59.3 |
5.1 |
综合现代化指数 |
40.1 |
100.0 |
34.2 |
13.8 |
47.1 |
59.9 |
7.0 |
4-1 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国际差距
2013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中,人均国民收入和农业劳动力比例两个指标没有达标,人均国民收入和农业劳动力比例的差距比较大(表5)。
表5 2013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差距
指标 |
中国 |
标准值 |
世界 |
标准值-中国 |
世界-中国 |
注 |
人均国民收入/美元 |
6710 |
8436 |
10720 |
1726 |
4010 |
正指标 |
农业劳动力比例/(%) |
31.4 |
30.0 |
19.8 |
-1.4 |
-11.6 |
逆指标 |
4-2 中国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国际差距
2013年的统计数据比较齐全。2013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中,知识产权出口比例、人均知识产权进口、人均知识创新经费、人均国民收入、人均购买力、大学普及率、婴儿死亡率、单位GDP的能源消耗等指标,国际差距很大(表6)。
表6 2013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评价指标的国际比较
指标 |
中国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高收入国家 |
世界 |
高收入国家÷中国 |
世界÷中国 |
人均知识创新经费* |
141 |
1487 |
688 |
1325 |
1102 |
231 |
7.8 |
1.6 |
知识创新人员比例* |
11 |
40 |
41 |
45 |
40 |
13 |
3.7 |
1.2 |
发明专利申请比例* |
5.2 |
9.1 |
2.3 |
5.9 |
7.9 |
2.3 |
1.5 |
0.4 |
知识产权出口比例/(%) |
0.01 |
0.76 |
0.63 |
0.35 |
0.64 |
0.40 |
68.2 |
42.6 |
中学普及率/(%) |
92 |
94 |
129 |
101 |
105 |
75 |
1.1 |
0.8 |
大学普及率/(%) |
30 |
89 |
60 |
60 |
76 |
33 |
2.6 |
1.1 |
人均知识产权进口/美元 |
15 |
123 |
164 |
104 |
227 |
45 |
14.6 |
2.9 |
互联网普及率/(%) |
45.8 |
84.2 |
89.8 |
84.2 |
81.5 |
38.0 |
1.8 |
0.8 |
平均预期寿命/岁 |
75.4 |
78.8 |
81.0 |
81.0 |
80.7 |
71.2 |
1.1 |
0.9 |
人均购买力/国际美元PPP |
12100 |
54000 |
38370 |
45020 |
42100 |
14373 |
3.5 |
1.2 |
婴儿死亡率/(‰) |
10.6 |
5.9 |
3.9 |
3.3 |
4.3 |
33.7 |
0.4 |
3.2 |
人均能源消费/千克石油 |
2143 |
6909 |
2967 |
3874 |
4673 |
1898 |
2.2 |
0.9 |
人均国民收入/美元 |
6710 |
53720 |
42050 |
47240 |
44314 |
10720 |
6.6 |
1.6 |
单位GDP的能源消耗** |
0.34 |
0.13 |
0.07 |
0.08 |
0.11 |
0.18 |
0.3 |
0.5 |
物质产业增加值比例/(%) |
53.1 |
21.9 |
22.0 |
31.1 |
25.2 |
29.5 |
0.5 |
0.6 |
物质产业劳动力比例/(%) |
61.5 |
18.8 |
20.7 |
29.3 |
28.6 |
49.1 |
0.5 |
0.8 |
*人均知识创新经费:人均R&D经费(美元);知识创新人员比例:“研究与开发”研究人员/万人;发明专利申请比例:发明专利申请/万人;知识产权出口比例:知识产权出口收入占GDP比例。**单位GDP的能源消耗:千克石油当量/美元。人均购买力指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国民收入。物质产业指农业和工业的加总。
4-3 中国综合现代化评价指标的国际差距
2013年中国综合现代化评价指标中,人均知识产权贸易、人均知识创新经费、人均国民收入、人均购买力、能源使用效率、大学普及率、人均制造业等指标,国际差距比较大(表7)。
表7 2013年中国综合现代化评价指标的国际比较
指标 |
中国 |
美国 |
英国 |
德国 |
高收入国家 |
世界 |
高收入国家÷中国 |
世界÷中国 |
人均国民收入/美元 |
6710 |
53720 |
42050 |
47240 |
44314 |
10720 |
6.6 |
1.6 |
人均制造业增加值/美元 |
2583 |
6142 |
4057 |
9427 |
5795 |
1753 |
2.2 |
0.7 |
服务业增加值比例/(%) |
46.9 |
78.1 |
78.0 |
68.9 |
74.8 |
70.5 |
1.6 |
1.5 |
服务业劳动力比例/(%) |
38.5 |
81.2 |
79.3 |
70.7 |
71.4 |
50.9 |
1.9 |
1.3 |
城镇人口比例/(%) |
53.2 |
81.3 |
82.1 |
74.9 |
80.5 |
52.9 |
1.5 |
1.0 |
医生比例/每千人 |
1.9 |
2.5 |
2.8 |
3.9 |
2.9 |
1.5 |
1.5 |
0.8 |
人均购买力/国际美元 |
12100 |
54000 |
38370 |
45020 |
42100 |
14373 |
3.5 |
1.2 |
能源使用效率* |
2.92 |
7.67 |
14.26 |
11.99 |
9.2 |
5.51 |
3.2 |
1.9 |
人均知识创新经费/美元 |
141 |
1487 |
688 |
1325 |
1102 |
231 |
7.8 |
1.6 |
人均知识产权贸易/美元 |
16 |
527 |
431 |
267 |
502 |
87 |
31.1 |
5.4 |
大学普及率/(%) |
29.7 |
89.1 |
59.8 |
60.0 |
76.0 |
32.9 |
2.6 |
1.1 |
互联网普及率/(%) |
45.8 |
84.2 |
89.8 |
84.2 |
81.5 |
38.0 |
1.8 |
0.8 |
* 能源使用效率:美元/千克石油当量。人均知识产权贸易指人均知识产权进口和出口总值。
4-4 中国现代化进程的不平衡性
中国现代化的不平衡表现在多个方面,如地区不平衡和指标不平衡等。例如,2013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有8个指标已经达到标准,表现最差的指标(人均国民收入)达标程度仅为80%。第二次现代化的四大类指标和综合现代化的三类指标也不平衡。
五、2013年中国现代化的国际追赶
5-1 中国现代化指数的国际追赶
在2000~2013年期间,中国现代化水平有较大提高(表1)。
2013年与2000年相比,中国现代化水平的变化如下:
第一次现代化指数:提高了22点;世界排名提高32位;
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提高了10点;世界排名提高21位;
综合现代化指数:提高了9点;世界排名提高12位。
在1950~2013年期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提高了72个百分点;在1970~2013年期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提高了20点;在1980~2013年期间,综合现代化指数提高了19点,(图4)。
图4 1950~2013年中国现代化指数的增长
在1970~2013年期间,中国从第一次现代化的起步期、发展期到达成熟期,国家现代化水平从欠发达水平上升为初等发达水平,中国与中等发达水平的差距缩小(图5)
图5 1970~2013年中国现代化水平的提高
5-2 中国现代化前景的情景分析
(1)按照“线性外推法”估算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世界排名
2013年在131个国家中,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排名第57位。在未来90年里,131个国家如果能够按照它们的1990~2013年或2000~2013年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年均增长率估算它们的现代化水平,那么,中国有可能在2040年前后成为中等发达国家,在2080年前后成为发达国家,在21世纪末进入世界前列(表8)。
表8 21世纪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世界排名的估算
时间 |
按1990~2013年年均增值率估算 (中国估算年均增长率为4.04%) |
按2000~2013年年均增值率估算 (中国估算年均增长率为4.20%) |
2020年 |
进入131个国家的前50名左右 |
进入131个国家的前50名左右 |
2030年 |
进入131个国家的前40名左右 |
进入131个国家的前50名左右 |
2040年 |
进入131个国家的前40名左右 |
进入131个国家的前40名左右 |
2050年 |
进入131个国家的前30名左右 |
进入131个国家的前40名左右 |
2080年 |
进入131个国家的前20名左右 |
进入131个国家的前20名左右 |
2100年 |
进入131个国家的前10名左右 |
进入131个国家的前10名左右 |
(2)按照“经验外推法”估算中国现代化的水平
2013年,中国为初等发达国家。根据1960~2013年的世界经验(表5-15),在50年里,初等发达国家升级中等发达国家的概率约为14%~23%,中等发达国家升级为发达国家的概率约为22%~44%。
如果沿用世界历史经验,那么,2050年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的概率为20%左右;如果2050年中国成为中等发达国家,那么,2100年中国成为发达国家的概率为30%左右;如果直接推算,中国2013年是一个初等发达国家,2100年成为发达国家的总概率约为6%(表9)。
表9 21世纪中国现代化水平的推算
项目 |
世界历史经验 |
中国现代化水平的推算 |
|
2013年,一个初等发达国家 |
|
2013年,初等发达国家 |
|
50年,初等发达升级中等发达的概率 |
14%~23% |
50年,成为中等发达国家概率 |
20% |
50年,中等发达升级发达国家的概率 |
22%~44% |
|
30% |
100年,初等发达升级发达国家的概率 |
3.1%~10.1% |
100年,成为发达国家的概率 |
6% |
2100年,成为一个发达国家的概率 |
6.5% |
2100年,成为发达国家的概率 |
6% |
第一种情景分析,根据世界和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年均增长率进行估算,中国现代化的前景比较乐观;第二种情景分析,根据世界现代化的历史经验进行估算,中国现代化的前景不太乐观。如果考虑到中国人口、世界资源和国际冲突等因素,21世纪中国现代化的前景具有很大不确定性。中国现代化的全面实现,不是容易的事情,需要全国人民的共同努力。
六、主要结果
2013年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具有初等发达国家水平,处于发展中国家的中间水平。中国与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差距比较小,但与世界发达国家的差距仍然较大。
2013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为98,排名世界131个国家的第52位;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和综合现代化指数分别为41和40,排名第57位和第67位。2013年与2012年相比,中国第一次现代化指数、第二次现代化指数和综合现代化指数的排名分别提高了6位、2位和6位。
2013年中国第一次现代化评价的8个指标已经达标,2个指标(人均国民收入和农业劳动力比例)没有达到标准。按2000~2013年年均增长率计算,中国有可能在2015年前后完成第一次现代化,达到1960年的发达国家平均水平。
2013年中国第二次现代化指数的发展不平衡。知识传播指数和生活质量指数超过世界平均水平,知识创新指数和经济质量指数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经济质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最大。
参考文献
何传启. 中国现代化报告2016:服务业现代化研究.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